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分析(审计报告内部控制)

【摘要】一个企业的内部能否顺利实现预期的效果,取决于一家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是否能够有效结合。基于此本文针对整合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进行系统分析,指出优化的改进策略,以此来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内部控制;财务报表;审计

在2015年新的国际审计准则予以公布,新公布的国际审计准则突出了新世纪的特点,以新的审计规则为参照,强调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结合的重要性。较之前有了极大的进步,具体表现为:(1)以财务报表数据为审计基础;(2)对内部控制实施再评估;(3)对相关方指导其行为,在审计行为时,对内部控制的过程、其主要内容在披露后所应对的实施方案与其它手段。这些基本的指导原则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整合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原则

1.重要性原则。企业在提供有关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时,要时刻关注与审计风险密切相关的项目,特别是其中的重大交易行为和与之相关的会计数据。要从两方面进行把握审计的重要性原则:一是交易的性质,审计包括常规交易和非常规交易,对非常规交易要重点审计。二是交易的金额,对涉及金额较大的交易,重点查看是否在财务报表中披露。在审计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严肃和怀疑的态度,对内部控制审计及财务报表审计做出科学的评估,以便为决策方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

2.实质大于形式的原则。注册会计师对公司进行审计,目的在于为决策方提供有效的财务数据,必须真实客观地反应企业的经济情况。当企业根据交易的实际情况,进行披露时,难免出现于现行法律法规矛盾的情况,为了避免关联方徇私舞弊的情况发生,降低企业的审计风险,要按照交易的实际情况披露。

3.连贯性原则。在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时,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不仅对本年度的财务状况审计,同时,还要根据本年度财务报表中反应的交易情况,联系到过去与之相关的财务数据。结合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实施连贯性审计,才能够完整地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发现其中的问题。

二、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建议

(一)发挥注册会计师审计作用

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过程中,以内部控制与财务报表为审计对象时,需要注意一下几方面:一是,要严格按照有关风险评估程序执行;二是,能否及时甄别严重的错报风险,对财务风险的程度进行准确评估,从而判定可承受的范围;三是,针对严重错报风险,设计专门内部控制与财务报表审计程序,以便获取充分、准确的审计证据;四是,对会计的处理结果和披露程度进行评价,其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注册会计师第一要保证内部控制与财务报表相关数据的真实存在性,同时对会计披露的内容和连贯性进行严格的审计。注册会计师还要对关联方中层提供的有关数据进行审计,以便核对关联方提供的数据是否正确。审计人员在再次审核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一是对中层提供的会计底稿进行核查,二是对公司的投资文件账目进行核对,三是根据投资信息查找股权人的姓名进行核对,四是向有关部门发函取证。关联方和交易的连贯性,要求关联方和交易的事实均通过会计账目展现出来,并能够前后吻合,不存在故意隐瞒和错漏情况。其次,在对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项目中,对会计行为的合规性审计是极其重要和关键的。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过程中,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相关规定,判定关联方和交易的会计行为是否合规,在操作执行过程中,是否经过有关部门的授权和审批。注册会计师审计关联方和交易的真实性、合规性和连贯性时,要充分提高警惕,并收集、审查充分的会计凭证,一方面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另一方面为减少审计风险提供参考支持。再者,对企业披露的充分性和完整性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要对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等会计凭证,进行严格审查,充分考虑其中的利益相关人,对披露的会计信息进行审核。会计信息是否完整地反映了一段时期内的交易情况,会计信息是否充分准确,直接关系到利益相关方的权益。

(二)强化企业审计风险意识

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风险管理的效果最关键的就是要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培育出全面的风险管理文化,使公司的每一名员工都具有风险管理意识,任何人都不能超越风险管理之上。风险意识的建立和培养需要经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只有将风险管理贯穿于公司内部审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当中,才能日积月累,才能形成自然的风险管理与防控意识。对于企业而言,提高公司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工作的水平,这主要还是由公司高层管理者的风险偏好、处理风险事件的态度、方法和能力决定。作为公司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对于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企业应通过风险管理专题培训等方式增强管理层的风险管理意识,才能缓解公司风险管理中现存的漏洞,才能为提高公司风险管理水平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遇。

(三)引入舞弊导向的审计模式

舞弊导向审计的方式不用于风险导向审计,它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的一种新的审计模式,它的特点是将审计的重点聚焦在管理层是否存在舞弊上,通过对管理层有可能存在舞弊风险点进行判断和识别,通过倒查的方式进行审计。舞弊导向的审计方法和一般审计的方法都必须在遵循特定的审计程序,使用特定的审计方法的前提下进行,鉴于舞弊导向审计的重点是发现企业管理层存在的舞弊问题,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提前做好对被审计单位整体情况的了解,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舞弊风险点存在关联性的经营方法、企业目标、内部控制、管理层的盈利期望等因素。以上各类因素将直接影响到管理层舞弊风险的程度,比如管理层的盈利期望较高,那么相应的其实施舞弊行为的愿望也会更强烈。完成好以上工作后,注册会计师就可以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着手进行查找舞弊风险的工作了,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被审计单位存在的舞弊风险情况,根据风险程度的高低分配审计资源,将审计资源集中在在舞弊风险较高的方面。另外,注册会计师也可以按照舞弊风险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使审计更具有针对性,如果觉得有必要,可以采用与相关舞弊嫌疑人或者其主管领导部门进行沟通的方式,确保最终的审计可以获得客观、准确的结果。

(四)健全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

健全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监控体系有利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与风险管理的相关公司规定和战略规划。我国已经在风险管理监控体系建设方面探索多年,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需要继续努力和完善。首先,建立内部审计风险监控指标体系。企业应通过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判断公司的经营状况,从而监控公司的内部审计风险状况及风险控制状况。监控指标体系中应尽量选取可以反映资产管理水平及盈利能力的指标。例如,产权比率,是指公司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可以有效反映资产结构,也可以通过股权资本占有比例看出公司对待风险的态度:如果在公司债务资本比例较高的时候,如果公司的总资产报酬率低于负债的资金成本,说明公司的偿债能力出现问题了,存在较高的财务风险,反之,则说明公司具有充足的偿还能力,处于较低的财务风险。其次,制定符合规定的公司管理办法。健全的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监控体系需要对公司的风险管理做出明确规定,从而使监控体系具备参考依据;风险管理规范和管理办法的制定,应该是涵盖公司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的每一个成员,同时在细节的落实上要相对明确的完善,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职员的热情,为风险管理工作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保伟,冀玉玲.试论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策略[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06)

[2]陆强.论审计风险的特征及其控制[J].山东审计,2012(04)

作者:戴红 单位: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