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一:成于重庆,兴于四川,走向世界 」王智彪:“无创治疗”让病人受伤害更小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推动川渝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构建四川省“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新发展格局,记者前往重庆、遂宁等地的科研和医疗机构,开展关于海扶医疗的技术研发、推广及临床应用的采访。

7月6~8日,记者探访了超声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超声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附属医院、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遂宁市中心医院、遂宁市中医医院,了解了“海扶刀”这项民族医疗技术发展的前世今生,实地采访涉及研发、推广、应用的专家学者,了解聚焦超声无创治疗技术在助力川渝医疗协作上的积极成效。

「系列一:成于重庆,兴于四川,走向世界 」王智彪:“无创治疗”让病人受伤害更小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我们已见证了外科手术创口一步步缩小的历程。从开腹手术,到腹腔镜、胸腔镜微创手术,再到更为精准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每一次技术和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都聚焦于让患者切口更小、出血更少、恢复更快。机器人手术已将患者创口缩小到5厘米以内,但对疼痛敏感、对美观有较高要求的患者还是会追问:能不能不开刀?这一次,我们坚定地回答:能!海扶刀可以实现无创手术!

“海扶刀”不是刀

是我国原创性领先治疗技术

海扶刀,俗称为刀却不是真实的手术刀,是我国原创性领先治疗技术,它让中国人把聚焦超声无创治疗这一梦想变成现实,让中国原创点亮了世界。

「系列一:成于重庆,兴于四川,走向世界 」王智彪:“无创治疗”让病人受伤害更小

它通过超声聚焦,将焦点定位于体内肿瘤并进行消融,是一种非侵入性消融治疗技术,即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的简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ablation HIFU),又称超声消融治疗。用海扶刀开展的手术名称叫聚焦超声消融手术,英文缩写(FUAS)。

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智彪表示:“类似太阳光可以通过凸透镜聚焦一样,超声波也可以聚焦,还可以安全的穿透身体。用HIFU治疗,不用开刀、不用打孔、不用穿刺、不会流血,不需要打开腹腔,看不到手术刀和止血钳”。

这种“不流血的手术刀”,从体外即可进行体内疾病的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只需要趴在治疗床上,医生通过点击鼠标就能进行手术操作。原理就是利用超声波的这些特性,将体外低强度超声波聚焦于体内病灶,如同长了眼睛一般精准定位肿瘤。继而形成高能量的焦点,瞬态的高温(65℃—100℃)让肿瘤迅速凝固性坏死,而肿瘤以外组织却不受到明显损伤。通过控制焦点的三维组合运动,海扶刀以“点-束-片-块的”方式最终完成对整块靶组织的适形消融治疗。也就是说,海扶刀能“隔空打牛”,通过超声波精准消灭肿瘤。

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杜永洪称,通过不断钻研,更智能化的图像融合辅助治疗技术的诞生让手术更精准更安全,将B超的实时图像与核磁图像进行融合实时联合监控,B超图像实时反馈治疗进展,核磁图像清晰显示器官和病灶的解剖结构。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对图像的辨识更清晰,清晰辨识肿瘤边缘与正常组织交界,让治疗更精准,进一步提升手术的安全性。

1988年申请原四川省卫生厅科研项目

拿到1万元经费

为什么叫做“海扶刀”,达尔文说生命来自于海洋,同时我们加入了中医扶正祛邪的理论,刀代表了一项技术。 “用聚焦超声手术给子宫肌瘤患者治疗时,患者可在清醒的状态轻松舒适地接受手术,术后可自行离开手术室,并且第二天就能正常上班。手术变得不再让人感到恐惧。”

现代医学临床之父威廉·奥斯勒说:“伤害人体的疾病需要更小的治疗方式来治疗”。

“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这才有了后来海扶治疗的理念‘治疗——让病人受伤害更小’”。王智彪回忆起在重医附二院当妇产科医生时的情景。那时,他遇到一名切除了子宫的患者,术后两年疾病得到好转,向他表示感谢,但当王智彪问到她的家庭生活时,她说她离婚了。

“切除子宫,意味着不能生育,这让我意识到,我们有些手术给患者带来的伤害也许比疾病本身还要大。”此事深深触动了王智彪。

如何才能实现既消灭肿瘤、又保全子宫的无创性肿瘤治疗?

1988年王智彪在读重庆医科大学读研究生时,他思考,孕期做B超对患者有没有影响?他发现,胚胎细胞对热量敏感,而肿瘤细胞和胚胎细胞有很多的共性。旋即,那是不是肿瘤细胞也会对热量敏感。后来王智彪和他的团队组建了超生生物学效应研究课题组,开始研究聚焦超声治疗技术。因为这个课题他申请了原四川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拿到了1万元的项目经费。这才有了后来用“生物学聚焦”的研究方法诠释了把聚焦超声无创治疗这一梦想变成现实的理论和实践。

这项技术发端于四川,成于重庆

兴于四川,走向了世界

超声波在生物组织内聚焦是世界难题,超声波换能器发射面与聚焦点横截面之间的合适比值是多少?聚焦点横截面直径控制在什么范围最佳?王智彪带领团队做了上万次实验。

1997年,王智彪及其团队在全球率先突破聚焦超声消融手术(FUAS)治疗肿瘤的关键核心技术,首次在欧洲生化学国际会议提出“生物学焦域”概念,同时,四川省批准成立了医学超声工程研究所,也做了全球首例聚焦超声保肢治疗骨肿瘤,1999年发明了中国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医疗器械“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俗称“海扶刀”),并通过市场转化,成功应用于临床实体肿瘤及一些器官良性疾病的治疗。

“我们这条原始创新之路是‘熬’出来的。”王智彪说,他们前后研制了四代实验机,第一代是买理疗超声设备改装的,后来发现能量不够,又研发第二代、第三代设备,并进行了大量动物实验。

超声波是有能量的,就像太阳光,晒久了会烧伤,超声波平均能量很低,但能量聚集起来就会有损伤。

为了不断改进技术,王智彪带领团队每一位成员夜以继日,努力攻关,常常是早上8点进入实验室,晚上10点多才离开。

“正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上千次、万次的实验,经历失败-分析-再试验的过程,才在世界上首次建立起聚焦超声领域的基础理论体系。”王智彪说。

有了理论,需要大量的实践。四川遂宁在经历过尝试坚定地选择和试验后,成为中国原创聚焦超声消融技术展示平台、聚焦超声手术培训基地、微无创理念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所以也可以说这项技术发端于四川,成于重庆,又兴于四川,最后走向了世界。

截至目前,“海扶刀”已出口2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60多个海扶中心,治疗肝脏肿瘤、骨肿瘤、乳腺肿瘤、子宫肌瘤、软组织肿瘤等实体肿瘤患者近17万例,其中恶性肿瘤病人存活期最长已达20年以上。


王路炜 大众健康报记者 杨琳

编辑 侯炫伊

校对 钟南胤

审核 蒲晓莉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