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启动建设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体验活动)
新京报讯(记者冯琪)12月22日记者获悉,教育部启动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建设项目,经自主申报、省级推荐等流程,教育部将审核确定公布100个左右实验区、1000个左右实验校名单。
教育部指出,该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在课程资源开发、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式变革、教育评价改革、场所场景构建、社会力量整合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破解难点堵点,探索科学教育实施有效途径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构建大中小学段纵向贯通、校内校外横向联动的发展格局。
关于实验区的工作任务,教育部指出,要建立健全科学教育工作机制,加强科学教育发展统筹规划,聚焦课程、教学、师资、考评、资源等方面重点难点问题,制定整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探索破解保障难题,通过财政投入、社会募集、企业赞助等拓宽资金来源;探索破解师资难题,通过落实岗位编制、激励机制、教研培训等建强教师队伍。
同时,推进区域性科学教育基地(中心)和科技高中建设。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场馆、科技企业类、“三农”类场所、自然资源类场所及特色产业等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区域性科学教育基地(或科学教育中心、联合创新中心等),在课后、节假日、寒暑假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引导学生进课题、进项目、进团队、进实验室。探索建设科技高中和科技校园,为不同禀赋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加强大学和高中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衔接。
实验区还将实施科学教育提质计划,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教学评一体化、跨学科学习、课程资源开发等重点难点,探索区域科学教育有效模式,探索科学教育多元评价方式,形成校内科学育人的系统方案。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率先落实“少年科学院”“‘千家万馆’科学教育总动员行动”“中西部地区科学教育场所援建工程”等重点项目。
实验校工作任务包括,建立科学教育统筹保障体系,配强科学副校长、科技辅导员和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类课程教师,建设科学探索实验室、综合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科学活动园等,为科学教育教学提供软硬件支撑。加强科学类课程建设,因地制宜构建学校科学类课程与资源体系,形成内容丰富、领域宽泛、学段衔接、分层分类的科学类课程群,打破固定的班级、学科和课时安排,对有潜质的学生早发现早培养,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
同时,在实验校强化实验探究教学,将实验和探究实践教学纳入教学基本规范,增加实验课比例,注重与多学科融合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践等有机结合。拓展科学活动资源。广泛利用校外优质资源,将科学教育纳入课后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科技社团与兴趣小组活动。实施学生多元评价,将学生实验、探究实践能力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教育部指出,实验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实验区、实验校要因地、因校制宜,研制推进科学教育的工作方案并有序组织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底组织开展实验区、实验校建设成果验收,并将验收情况报送教育部,教育部将依托专家团队开展调研指导和工作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实验名单进行动态调整。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