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探讨︱项目绩效评价专题(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

摘 要]科研项目绩效的有效评价,有利于科研资金合理分配,从而提高科技管理水平。鉴于此,文章主要阐述科研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用以及科研项目绩效评价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供参考。

[关键词]科研项目绩效;绩效目标;绩效评价

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探讨︱项目绩效评价专题(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

0、引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的部署要求,科研事业单位积极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进一步深化科研事业单位管理改革,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以此激发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创新活力,引导科研事业单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立足职责定位,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发挥骨干引领作用。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一所开展中医药学研究的社会公益性质的科研单位。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我院实施了全面预算制度和绩效管理,运用共建共享机制,对大型科学仪器和设备、科学数据与文献、信息网络、多学科学术梯队、现代管理体系等进行战略重组与建设,提高研究能力和研究技术水平,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对科研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的意义

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是科技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也是全面提高我国科研能力、促进科技创新事业快速发展、促进科研资金得到合理分配以及提高科技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1]。对科研事业单位来说,开展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不仅能够促进科研人员加强从立项申报、资金支出到结题验收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而且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能够随时调整不合理资金的使用情况,使科研项目管理更加规范、科学和有效。同时,开展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有助于项目负责人综合考量项目的投入和产出成果,创造出更多优秀的科研成果。

2、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科研事业单位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内容包含事前绩效评估及绩效目标设置、绩效指标的设定、执行监控、绩效自评以及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

2.1事前绩效评估及绩效目标设置

科研事业单位进行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时首先应确定评估对象,即项目单位、项目名称、项目属性(新增/延续)、事前评估结果。其次是项目事前绩效评估的内容:项目实施的必要性、项目实施的可行性、预算的合理性、预期绩效的可持续性、投入的经济性、筹资的合规性等。比如,实施该项目的单位的基本情况,其实验室等级是否符合要求,凭借现有科研人员技术水平、科研设备是否能完成该项目,已完成课题的数量和水平,取得科研成果的数量,科研的社会服务能力等;项目的立项情况和合同情况,项目的实施依据;项目的基本性质、用途和主要内容,涉及范围;项目的必要性及应用前景。

绩效目标是科研事业单位在评价周期内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预期结果。绩效目标的设置应充分考虑科研活动的规律与特点,与预算投资额或资金量相适应,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符合客观实际且科学可行。绩效目标涉及预期产出、预期效果、服务对象及社会公众满意度等方面,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科技创新成果与水平,研究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②人才队伍和平台建设;③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科学传播与科技服务;④科研组织方式与管理机制创新等。

2.2绩效指标的设定

绩效指标是对绩效目标的细化、具体化,是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工具。项目绩效目标、绩效指标应全面细化,指标值应科学合理、符合逻辑。具体来说,绩效指标应有时间节点,指向明确,内容具体清晰。绩效指标按属性可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且这些指标应可比对、可考核。在制定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时,根据评价内容能否量化,分别设置定量评价标准和定性评价标准,实现同行定性评价与科学性相结合、数量评价与学术性相结合。

绩效指标共有三级,一级绩效指标有产出指标、可持续性指标、满意度指标、社会效应指标、效益指标、履职效能指标6项。

2.2.1产出指标

一级指标产出指标下有4个二级指标,分别为成本指标、时效指标、数量指标以及质量指标。其中,成本指标下具体的三级指标有成本控制有效性、出版文献支出、科研材料购置支出、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支出、项目研发成本控制率、资金监管有效性、资金使用范围合理性、资金使用合规性以及资金使用率等。时效指标下具体的三级指标有按进度计划实施情况、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后补助评选及时性、科技人才计划项目立项及时性、科研课题结项及时率、科研项目按时完成率、项目申请与立项按期完成率、项目实施及时性、项目周期、资金拨付及时率、资金拨付及时性与资金分配及时性。数量指标下具体的三级指标有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奖励后补助对象数量、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奖励后补助资金规模、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奖励后补助资金增长率、出版文献数量、发表学术论文数量、科技成果转化数量、科技创新成果登记数量、科技成果转化重大活动次数、科研仪器设备验收合格率(投入使用率)、研发人员增长率、研发新技术数量、专家开展科技服务数量、专项课题相关专利申请数量、专项特色成果数量、专业人才引进人数和专著出版数量。质量指标下具体的三级指标有结项课题鉴定合格率、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试点任务完成率、实验室仪器设备验收合格率、项目验收合格率、新品种推广率、医疗收入增幅以及专用设备验收合格率等。

2.2.2可持续性指标

一级指标可持续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有创新驱动发展成效、体制机制改革成效。创新驱动发展成效下具体的三级指标有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等;体制机制改革成效下具体的三级指标有是否建立人员激励机制等。

2.2.3满意度指标

一级指标满意度指标下的二级指标有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社会公众满意度指标。其中,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下具体的三级指标包含科技服务业企业满意度、科技工作者满意度、科技人才满意度、科研机构满意度、科研人员满意度、服务群众满意度、企业满意度和职工满意度。社会公众满意度指标下具体的三级指标有项目实施区域公众满意度等。

2.2.4社会效应指标

一级指标社会效应指标下的二级指标有服务对象满意度,如患者满意度等;社会公众满意度,如科技服务群众总体满意度等;社会效益指标,如科研成果获得副省级及以上领导批示、服务能力提升等。

2.2.5效益指标

一级指标效益指标下的二级指标包括经济效益指标、可持续影响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其中,经济效益指标下的三级指标有科技成果转化带动经济增长成果转化情况、专利实施所取得的经济收益、研发新产品的数量等。可持续影响指标下的三级指标有承接成果转化的产业环境、创新性发展、对行业发展的影响等。社会效益指标下的三级指标有检验检测质量提升成果转化组织模式创新、出版书籍数量、检验检测质量提升、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科研成果被引用次数、为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运行提供支撑等。生态效益指标下的三级指标有保护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节能环保、生态环境改善程度、研究成果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影响等。

2.2.6履职效能指标

一级指标履职效能指标下的二级指标有重点工作履行情况、基础管理、工作完成情况等。

2.3执行监控

在科研项目运行过程中,要进行事中绩效监控,按照既定绩效目标执行预算。具体实施中,为保证课题项目按计划完成,若课题项目受不可抗力等因素影响,需要调整项目绩效目标、项目预算和绩效指标,由项目负责人提交项目调整申请,说明理由,按绩效目标设定程序,再行调整、审定、备案,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及时履行报批手续。

我院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利用财务集成管理模块,对科研项目建立项目库进行管理,包括项目档案、项目立项、项目预算、项目执行、项目调整、项目绩效。以审定的课题项目预算书和任务合同书为依据,编制全周期的项目预算,目的在于掌握项目全貌,统揽全局,对项目进行总体控制。同时,细化项目预算支出,研究项目的直接经费: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基本建设费以及其他费用,间接费用为每一项预算支出费用。将预算管理系统与总账系统对接,在制单的同时对应核销预算数据,实现数据同步和关联查询。预算控制与财务业务系统无缝衔接,实现项目付款申请预算控制前置,业务科室提交付款申请时,系统自动校验,若超过项目经费预算,则无法提交。预算反馈是通过权限设置,实现经费负责人自主查询经费余额和使用情况。对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实行“双监控”,建立满足本单位管理需要的绩效指标库,将项目绩效指标库预置到预算管理系统中进行分析与考核,运用绩效指标库将绩效指标预期目标和实现情况考核结果进行对比。此外,根据绩效评价报告中的问题、意见、建议,提出具体整改措施和方案,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完善条件保障,改进科研组织管理,提高绩效水平。

2.4绩效自评及评价结果运用

2.4.1绩效自评

科研项目结束后开展绩效自评,编制自评报告。科研项目绩效自评,即将科研项目的成果与项目绩效指标进行对比。常用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方法有定性评价法、定量评价法。

(1)定性评价。其是一种基于同行或专家过去的知识经验、价值思维方式等,对被评价对象的表现状态或相关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对被评价对象的价值给出主观上判断的方法[2]。例如,完成指标值的得满分;未完成的,需对指标定性表述,分析指标完成情况,分为全部或基本达成预期指标、部分达成预期指标、未达成预期指标3档,分别在0%~60%、60%(含)~80%、80%(含)~100%的范围值内合理填写完成比例。比如,科研项目部分达成预期指标并具有一定效果,完成程度为70%;在满意度调查方面,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

(2)定量评价。其是一种把复杂现象简化为指标或相关数据,并对科研项目中的指标或相关数据的数值进行统计,用数值比较进行判断分析的方法[3]。例如,完成指标值的得满分;未完成的,按照完成值与指标值的比例计分,需对末级指标定量描述指标完成百分比,完成程度=全年实际完成值÷预算批复值(年度指标值)×100%。此外,还要判断申请科技项目数、发表论文数、申请专利数有没有达到绩效指标;科研项目的可持续情况,如项目团队人数、项目管理人数、项目技术人数、高中学历及技术人员数量等有没有达到绩效指标。预算执行率=支出决算数÷全年预算数,得分=预算执行率×分值。预算调整率=预算调整数÷年初预算批复数,预算调整率在5%以内(含5%),得满分;预算调整率在5%以上、10%(含10%)以下,超过5%的每1个百分点扣0.1分;预算调整率在10%以上、20%(含20%)以下,超过10%的每1个百分点扣0.2分;预算调整率超过20%,不得分。

(3)分别对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确定权重与分值,并对每一项指标进行打分,计算出所有指标的得分情况,再将定性和定量所有指标加权平均计算出得分。按得分确定为优秀、良好、较差,以此表示绩效评价高低。

2.4.2评价结果应用

分析每一项绩效指标的打分情况,能够使项目负责人找出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改进[3]。要把绩效评价充分运用到科研工作中,对科研项目经费的支出和科研成果的产出进行充分、科学的评价和监督,全面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将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后续立项的重要参考,加强评价结果的协调共享[4]。充分发挥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促进科研工作进步与提高,从而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健康发展。

3、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3.1事前绩效评估及绩效目标设置方面的问题

(1)事前绩效评估质量不高。事前绩效评估应从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预算的合理性、预期绩效的可持续性、投入的经济性以及筹资的合规性等6方面开展。项目事前绩效评估中经常会出现评估内容简单、重复以及部分雷同的现象,没有发挥事前绩效应有的作用。

(2)将资金管理的基本要求设置为绩效指标,将资金使用绩效等同于资金管理,没有体现出项目资金的特点,也没有体现出项目核心产出和效益。部分指标值设置不合理,与资金安排额度不匹配,与申报预算时测算资金需求所使用的参数不符。

3.2制定绩效指标时的问题

(1)项目绩效指标没有涵盖全部项目内容,项目资金预算支出包含了支出方向,但没有设定绩效指标,或绩效指标设置不细不全,后续开展绩效监控和自评时难以客观和全面地评价。

(2)部分项目绩效指标不明确,如将社会效益指标、经济效益指标设置为发挥效益,无实际意义。

3.3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监控过程中的问题

科研专项资金的管理、监督不到位,没有按照预算进度执行,以至于结题验收时还有大量结余资金,而且有的支出与预算不符[2]。

3.4科研项目绩效自评的问题

过于注重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结果。一方面,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评价过程往往更注重论文、专著等科研产出的数量指标,并以此为评价的标准,但无法全面了解项目的进展、执行和实施情况,造成项目执行过程中某些关键性信息流失,浪费了科研投入的资本;另一方面,建立在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之上的奖励机制功效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团队成员及项目执行者为了获得奖励而专注于短期内科研成果的发表,这会助长科研人员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短视行为,不利于科研工作的长期开展[5]。

4、科研项目绩效评价问题的建议

针对前文对绩效评价问题的分析,笔者提出以下改进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对策建议。一是建立适合不同科技类型的分类评价体系,共性与个性结合,短期与长期结合。对于人才培养、基地类项目,设计差异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科研项目,分阶段进行绩效监控。二是探索更加符合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方法体系,同时强化结果应用,通过绩效评价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强化绩效成果的公开和使用,建立绩效评价结果的问责、改进和反馈机制。(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 作者:张萍(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沈阳110034))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