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历史类图书盘点:打开时空之门,揭秘北京古建遗产(北京古建筑书籍)
北京晚报 | 记者 陈梦溪
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古代历史影视剧的火热和读者对于历史的兴趣高涨也让历史类图书再现热潮,无论是学术还是文学科普,无论是虚构(历史小说)还是非虚构(包括人物传记等)都涌现出很多值得推荐的优秀作品,其中一些图书的出版更是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随着近年来考古热的兴起和电影《封神》的上映,关于中华早期文明夏商周、春秋战国和秦汉的讨论逐渐增多。今年书乡介绍讲解过的《翦商》就是一个典型,这本书考证了“武王伐纣”周灭商朝,提出了一些独特的新鲜的观点,当然相应也引发了一些讨论和质疑。此外,《殷商六百年》和《楚国兴亡史》也是今年出得比较受关注的一类作品。
随着河南安阳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开馆,曹操、三国、魏晋等热词频上热搜,本就热门的三国显学,在今年格外热闹。今年我们推荐了《此处葬曹操》《青梅煮酒》《建安二十六年》《大汉帝国在巴蜀》等多部与三国魏晋有关的图书。其中《嵇康传》《西晋五十年》《世说俗谈》这三本书,聚焦于魏晋更替这一时段,让被忽视的内庭争斗与正统性的更替交换得以展现给读者,使得人们了解到为什么说魏晋是中国南北朝乱世的开始,那些被忽视的问题又是如何演变成全国性的大灾难的。
今年一部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在暑期档激烈的竞争下脱颖而出,电影中以高适与李白的友谊带出在安史之乱前后,那些历史上著名诗人的聚散离合。
《长安客》和《胡骑啸长安》正是以安史之乱为背景讲述大唐诗人在大时代下的故事。这两本书中杜甫的故事让人记忆犹新,杜甫虽然也曾进过那些著名诗人的朋友圈中,但相比之下,他没有王维的身家、没有李龟年的知名度、没有李白的潇洒,在安史之乱前杜甫的生活就陷入了贫困中,这让杜甫从一开始就接受着世俗人间,了解着百姓的疾苦,所以他才会在盛世大唐之下留下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史之乱只是让杜甫更加看清这个人间。《征途》则聚焦杜甫晚年在夔州最后的时光,在颠沛一生之后,杜甫难得有两年养病的清闲时光,在这段时间里,在夔州这个山城小地,杜甫梳理了自己的人生,并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光芒,留下了千古流传的动人诗篇。
今年书乡还推荐了《我认识的唐朝诗人》《绘长安》《神游大唐》《品味唐朝》《从唐诗走进历史》《长安新考》等多部作品,这些作品多聚焦于大时代下的小人物,离开了宫廷政治,离开了兴衰规律,离开了党争与杀戮,当我们以个人的视角去看待他们,才能了解到唐朝,盛世的背后究竟是怎样的。
介绍唐风土人情的图画书也有许多不错的作品,如插画师陆曼陀与青年学者郑墨的《绘长安——大唐生活志》还原1400年前的人间日常,将考古资料与今人想象相结合,以盛世、装束、珍馐、闲居、游乐、节庆、乐舞7大板块探寻唐人的真实生活。文物研究、史料考证、绘画复原,300张插图再现消逝的辉煌。电影同名画册《长安三万里艺术设定集》将电影中的早期形象设定、精彩分镜等用巨幅绘本呈现,还原了电影青春、诗意、唐风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宋朝文治的发达催生了中华文化的进化与发展。今年我们推荐了《张载的思想》《千面宋人》《成为苏东坡》《辽夏金元史》等多部作品。其内容聚焦在宋代的社会生活,从法律到饮食,从思想到阶级,从名人到百姓,全面地剖析宋朝社会的方方面面。《宋代士人阶层女性》《大宋之法》《阿云案背后的大宋文明》几本书更是深度聚焦宋代的社会风气与法律制度,以典型案例或大案要案,揭示出宋代政治与法律背后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讲述伦理道德的人治规则如何在宋朝律法逻辑下相互结合的。书中还还原了女性在宋代真实的生活环境,作者通过文献制度和县志记载等材料,撇去自媒体渲染的负面谣言,还原出有史可依,有法可考的宋代女性真实容貌。
写明代的好书也有不少,比如《显微镜下的大明》虽然不是今年出版的作品,但因为同名电视剧引发的关注,书也跟着“翻红”了一把,此外今年出版的《明武宗正传》《大明风华》和年末修订再版的《暮日耀光——张居正与明代中后期政局》。今年写清史的作品也有不少学术与普及兼得的、严谨又不失有趣的作品,如书乡曾推荐过的《微观清史一百日》、《人命关天——清代刑部的政务与官员》、《王朝的余晖——淮军1862-1900》等,写清代的人物的图书也颇受欢迎,如今年出版的写康雍乾三代皇帝的《康乾盛世下的郑家庄》、《雍正——天地古今惟一啸》、《成为雍正》,《左宗棠》《苦命天子——咸丰皇帝》《梁启超传》《太后西奔》等。
北京是一座被时光眷顾的城市,千百年光阴留下了伟大的文明遗产,许多揭秘古代建筑的图文书也受到读者的喜爱,如书乡之前推荐过的《中轴之门》就结合百年光影和细密考证,为我们生动呈现了中轴线的历史,让想了解北京的读者可以一窥堂奥。《故宫建筑细探》则从现代科技的角度深挖故宫古建筑中的科学知识、文化内涵和历史典故。通过揭开公众常会误会的“秘密”从而论证还原科学真相。让我们与读者一道打开时空之门,沉浸感受古都的别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