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代谢性癌症生物标志物被发现!抽一次血,就能筛查14种癌症?
面对癌症,我们一直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在癌症的早期诊断中,常用的专业识别手段为“癌症标志物”的检测。检测时,根据血液或者体液中是否存在一种或多种癌症标志物,或者是癌症标志物的浓度是否明显高于正常值,就可以检测出身体是否存在患有某种癌症的风险。近两年,随着越来越多的癌症标志物被发现,癌症的早期诊断将逐渐精准化。
一、PNAS:新型代谢性癌症生物标志物被发现,或可用于14种癌症的早筛
医学界知名刊物《PNAS》刊登了一项由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Sinisa Bratulica、Angelo Limeta等人主导完成的研究成果。
该研究团队先后进行了“病例对照发展研究和基于队列的病例对照研究”两项实验。在病例对照发展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检测涉及425名健康人群和517名患有14类癌症的病例(34%处于I期)血浆、尿液中的游离糖胺聚糖水平。
病例对照发展研究概要
研究人员用糖胺聚糖谱(GAGomes)特征分别和健康人群、癌症患者的基线生理水平(偏正态反应的贝叶斯混合效应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得出:
特异性95%时,糖胺聚糖谱多癌早期检测(MCED)评分对癌敏感性分别达到46.2%、66.8%、 65.8%。
特异性99%时,糖胺聚糖谱多癌早期检测敏感性分别为25.7%、25.0%、 35.3%。
I期癌症亚群中,特异性95%时,血浆敏感性41.6%、尿液敏感性62.3%。
研究证实:游离糖胺聚糖或成为一种新型代谢性癌症生物标志物,并且其可用于14种癌症早期筛查,对I期癌症检出敏感性达到62%,特异性高达95%,且该数据随着癌症进程有所增加。同时,后续病例对照研究也发现,游离糖胺聚糖水平和癌症病发到治疗后期患者的病情进程发展一致。
游离糖胺聚糖可用于多癌早期筛查
这项研究成果对现有的癌症筛查肿瘤标志物群组和多模态多癌早筛途径进行了扩充,同时增加了大众早期癌症检出率,对临床癌症防治“早发现、早治疗”的策略也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癌症早诊断,生存率高
目前抗癌治疗也进入了规范化、专业化的阶段,但是癌症的危害之大往往难以预估,因此临床上仍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主。
国家卫健委2020年公布的数据表示,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累计筛查380万高危人群,筛查人群的癌症死亡率降低46%,早期患者诊疗费用比中晚期节省近70%。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癌症认定为常见多发性疾病。绝大多数肿瘤早期阶段积极治疗都可以达到临床上的治愈标准。而一旦癌症发展到中晚期,患者不仅自身要遭遇病痛折磨,而且抗癌治疗的可能性和治愈率大幅度下降、复发风险和死亡率上升。
可以说,早发现早诊断是癌症患者的一道隐藏“生命线”。而对于早发现,如果出现以下症状时需及时就诊:
1.不明原因的反复发热;
2.莫名原因体重下降(6个月内下降10%);
3.溃疡、伤口等创伤久治不愈;
4.身体局部异常肿块长期不消;
5.长久消化不良;
6.声嘶、耳鸣、听力减退、头疼、鼻咽分泌物带血等症状持续出现;
7.疣或痣出现显著变化(增大、软硬度、出血或分泌物等等);
8.女性月经异常增多或绝经后出血;
9.干咳、胸痛、痰血等持续反复;
10.便血、血尿、大便习惯改变、腹痛、吞咽困难等症状反复。
对于早诊断,癌症筛查不同于普通体检,在检查时更加强调针对性,这也是普通体检很难发现癌症的原因之一,因此筛查时要注意选对项目。
临床上常见的癌症筛查项目有CT、核磁共振、MRI、肿瘤标志物、肠镜、胃镜、病理活检等,具体检查哪一项,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医生指导进行精准化选择。
三、注意:防癌也要避免“过度诊断”
早发现固然是癌症治疗的一大优势,但是有时候也要避免过度诊疗,不然可能无法更好的接受治疗,反而可能成为抗癌路上的阻碍,一定要避免!
1、甲状腺癌存在过度诊疗问题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数据显示:中国2000-2003年间,甲状腺癌病发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4.9%,及至2003-2011年APC增长至20.1%,但甲状腺癌死亡率始终稳定在0.5%。
2016年,国家癌症中心调查发现:中国甲状腺癌病发率男性5.11/10万、女性15.81/10万,而死亡率为男性0.29/10万、女性0.45/10万。
也就是说,中国甲状腺癌确诊病例在不断增加,而死亡病例却没有增长趋势。对于这种“符合病理学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但是没有导致症状和死亡”的现象,医学上称之为“过度诊断”。
造成这种现象一方是科学技术的进步,B超等影像学检查提高了肿瘤检出率,另一方面则是在大人口基数下,国家多次深推体检和癌症早筛等有关的医学政策。此外,甲状腺癌本身就有“懒癌”之称,其恶性率极低,病情发展极为缓慢,也是一大因素。
2、前列腺癌:早发现并未降低死亡率
按理说早发现,早防治,癌症死亡率应该降低才对,但事实却与之相反。前列腺癌筛查技术——PSA问世之后,曾在前列腺癌肆虐的美国盛行一时,一段时间后,美国调查却发现,前列腺癌死亡率并无降低。
PSA检测能够发现有风险或已经患癌的高危人群,但是却无法影响前列腺癌死亡率。这可能是因为癌症发作、发展和生物个性有关。有的人虽然本身患癌风险极高或已经患癌,但是否癌变、是否能够带癌生存仍是未知之数,也是目前医学无法确定的。对这类人而言,早发现未必是好事,过度治疗反而有可能伤身。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外科教授徐光炜也表示:临床上也发现了隐性癌(肿瘤无恶变风险,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存在,这促使人们抗癌过程中,要更加专注于个性化的筛查诊断,根据生物学行为,为患者找到更好的生存目标。医学上也要认清部分患者带癌生存更好的客观性。#冬日生活打卡季#
参考资料:
[1]R. A. Smith et al., Cancer screen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2019: A review of current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guidelines and current issues in cancer screening. CA Cancer J. Clin. 69, 184–210 (2019).
[2]韩启德.对癌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针的考量[J].医学与哲学,2017
[3] 徐光炜.癌症“早发现”和“过诊断”的矛盾[J].大众医学,2014:20-2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