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度地质学学科基金项目评审与成果分析(地质学课题)

任建国,王洋,吕大炜,柴鹏,李妲,李志清,肖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学部,北京 10008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于推动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发展,促进学科建设,培养优秀科技人才起着重要作用,受到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二处(地质学科)资助范围为地质学,其包含18个二级申请代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学部任建国研究员等对地质学科2023年度基金项目的申请、评审、资助、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

01. 2023年度项目申请与受理情况

2023年度地质学科(D02)共收到各类申请项目4146项,其中,面上项目1747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青年基金”)1615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地区基金”)249项,重点项目(以地质学为申报学科,下同)127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杰青项目”)90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优青项目”)151项。

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这3项以下合称为“面青地”项目)近5年申请项目数在各分支学科的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2023年度各分支学科按申请项目数的排序基本与往年类似,其中申请数超过200项的是石油天然气地质学(D0207)526项、矿床学(D0205)458项、工程地质学(D0214)406项、大地构造学与构造地质学(D0211)350项、水文地质学(D0213)326项、岩石学(D0204)233项、古生物、古人类和古生态(D0201)225项和沉积学和盆地动力学(D0206)222项。与2022年度相比,多数分支学科如岩石学、工程地质学、矿床学等申请量有明显增加,而沉积学和盆地动力学、第四纪地质学、地层学等申请量有所减少(图1)。

2023 年度地质学学科基金项目评审与成果分析(地质学课题)

图1 地球科学部二处(地质学)2019—2023 年“面青地”项目申请学科分布

2023年度地质学科“面青地”项目申请中学科内部交叉(填报第二申请代码为地质学其他代码)共665项,占总申请数18.42%。跨学科交叉项目(填报非地质学下属第二申请代码)共746项,占申请总数的20.66%。其中,地球科学内部交叉项目涉及的学科主要有地理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海洋科学和环境地球科学;与其他学部交叉的申请项目主要涉及数理科学、化学生命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等。2023年度地质学科内部各分支学科“面青地”项目的申请情况见图2和表1。值得注意的是,各分支学科的青年基金与面上项目申请比值差别明显(表1),在0.63~1.56。该比值可以从侧面反映年轻人从事本学科研究的热情度。其中比例相对较高的分支学科为行星地质学(D0212)、地层学(D0202)、矿物学(D0203)、矿床学(D0205)、水文地质学(D0213)和火山学和地热地质学(D0216)。

2023 年度地质学学科基金项目评审与成果分析(地质学课题)

图2 地球科学部二处(地质学)2023 年度各分支学科“面青地”项目的申请分布

表1 地球科学部二处(地质学)2023 年度各分支学科“面青地”项目的申请量

2023 年度地质学学科基金项目评审与成果分析(地质学课题)

2023年度地质学科项目申报依托单位共539个,较2022年度(497个)增长明显。其中申报达到10项及以上的单位有80个,申报达到20项及以上的单位有50个。高等院校依然是项目申请的主力军,共计申请了2472项,占“面青地”项目申请总数的68.46%,其中申请量较多的单位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东华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均超过了100项。此外,申请量较多的研究所主要为中国地质调查局下属研究所及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所等。

2023年度地质学科共受理杰青项目90项,较2022年度有所增加(77项)。申请人的年龄在36~45岁,其中1978—1982年出生的科学家(年龄40~45岁)成为主力军。这表明随着青年人才的成长,杰青项目申请人的年龄结构已逐步趋向年轻化。此外,2023年度杰青项目申请中除了地层学、火山学和地热地质学没有申请之外,其他分支学科均有申请。申请量比较多的领域为:大地构造学与构造地质学(18人)、古生物、古人类和古生态学(14人)、矿物学(11人)、岩石学(9人)、矿床学(9人)、前寒武纪地质学(6人)。优青项目方面,地质学科共收到申请书148项,较2022年度增加了8项。申请人主要于1983—1990年,即年龄分布在33~40岁。申请量比较多的领域为岩石学(23人),矿床学(21人),石油天然气地质学(17人),前寒武纪地质学(10人),大地构造学与构造地质学(20人),水文地质学(11人)。2023年度共有127项重点项目以地质学为申报学科,较2022年度减少了10项,目前占全学部总数(633项)的20.0%。

02. “面青地”项目评审

2023年度,项目申请中因申请书不符合要求而不予受理的“面青地”项目共计16项(面上项目6项,青年基金6项,地区基金4项)。2023年度地质学科共有2535位专家参与了项目通讯评议,平均每位专家评议项目约7项。“面青地”项目综合评价“优”和“良”的总占比都超过60%,资助建议中,“优先资助”和“可资助”总占比都超过60%(图3)。对比近5年的评审情况看,综合评价“优”和“良”所占比例比往年略有提高,资助建议在“可资助”和“优先资助”占比例也比往年也有所提高,反映申请书质量的提升。

2023 年度地质学学科基金项目评审与成果分析(地质学课题)

图3 2023 年地球科学部二处(地质学)“面青地”项目同行评议统计

03. 基于4类科学问题属性的申报情况

针对自然科学基金委2018年6月所提出的4类科学问题属性,2023年度提交的地质学科面上项目中A类(鼓励探索、突出原创)共计申报93项目,占申报总项目的5.3%;B类(聚焦前沿、独辟蹊径)共计申报759项目,占申报总项目的43.4%;C类(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计申报791项目,占申报总项目的45.3%;D类(共性导向、交叉融通)共计申报104项,占申报总数的6%(图4)。大部分申请书主要集中在B类和C类科学问题。A类和D类是十四五规划的重点,2023年度A类 D类面上项目占申请项目的11%,所占比例较高的是生物地质学(46%)、矿物学(24%)、古生物、古人类和古生态学(22%)和数学地质学与遥感地质学(19%)(图4)。从B类 C类项目申请情况来看,申请比例较高的依然是应用性较强或基础性较强的分支学科,比如:地层学(91%)、岩石学(93%)、矿床学(95%)、沉积学和盆地动力学(91%)、石油天然气地质学(92%)、煤地质学(95%)、工程地质学(93%)、火山学和地热地质学(89%)、勘探技术与地质钻探(89%)。

青年基金中A类共计62项,占申请总数的4%;B类共计766项,占申请总数的47%;C类申报723项,占申请总数的45%;D类共计64项,占申请总数的4%,与面上项目申请情况基本相似(图4)。地区基金中A类申请23项,占申请总数的9%;B类申请90项,占申请总数的36%;C类共申请116项,占申请总数的47%;D类申请20项,占申请总数的8%(图4)。

2023 年度地质学学科基金项目评审与成果分析(地质学课题)

图4 2023年度地球科学部二处(地质学)“面青地”项目分类申报情况

04. 地球深部过程与动力学相关分支学科研究热点

地球深部过程与动力学已成为固体地球科学的重大课题,通过研究固体地球多尺度运行规律,理解地球内部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索地球深部与表层过程的耦合关系,促进固体地球科学领域的发展与创新。该领域主要涉及岩石学、前寒武地质学以及大地构造学与构造地质学等分支学科。借助2023年度上述分支学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申请书中的关键词,可以透析当前地球深部过程与动力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4.1 岩石学(D0204)

岩石学是研究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成因、演化等方面的基础地质学科。D0204(岩石学)代码下,申请书关键词使用频次较高的依次是“岩石成因”、“部分熔融”、“P-T-t轨迹”、“相平衡模拟”、“花岗岩”、“橄榄岩”、“变质演化”、“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等(图5),特别是“岩石成因”在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申请中均超过10次。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均以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成因研究为主,例如:火成岩,岩浆岩成因机制以及岩浆的形成、演化规律与全球构造的联系;变质岩,原岩恢复、变质相和相系、变质作用和构造活动的关系;沉积岩,沉积物质的形成、运移、沉积和成岩作用。其中板缘造山作用的岩石学约束以及大陆生长、演化与深部过程的岩石学记录也是基金申请的主要方向。岩石学与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等多学科研究与现代原位微区分析技术、实验研究、数值模拟等手段相结合,已成为现今发展的趋势。高温高压实验、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技术手段的飞速发展,为岩石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4.2 矿床学(D0205) 

该代码下申请书使用频次较高的关键词依次是“流体包裹体”、“成矿机制”、“富集机制”、“成矿流体”、“原位微区分析”、“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等(图5)。青年基金以流体包裹体、成矿机制研究为主,利用高新测试技术手段,偏向于不同成因矿床的成矿过程研究,为矿床学学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面上项目主要聚集矿床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即成矿元素的富集机理。总体而言,矿床学研究主要关注不同的构造背景下壳幔相互作用、地壳演化、岩浆作用和流体活动等导致了元素的迁移、聚集和成矿等主题,旨在揭示矿床的成因和分布规律,有效地指导矿床勘查进而服务国民经济发展。

4.3 前寒武地质学(D0210)

前寒武纪地质学研究自地壳形成起(约距今45亿年前)至寒武纪(约距今5.7 亿年前)以前这一阶段的地质发展史及演变规律的科学。D0210(前寒武纪地质学)代码下申请书关键词使用频次较高的依次是“华北克拉通”、“构造演化”、“岩石成因”、“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太古代”和“构造背景”等(图5),特别是“华北克拉通”在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申请中均有极高的频次。大部分申请人聚焦华北克拉通的构造演化、岩石成因和成矿作用研究。指示中国在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方面具有显著的地域优势。高精度原位测试技术(包括同位素测年、同位素地球化学测试等)的发展以及多学科交叉研究,使得早期大陆地壳的成因和演化及对成矿作用的影响、前寒武构造体制、地球早期生命与环境演变等方面研究成为热点。

4.4 大地构造学与构造地质学(D0211)

D0211代码下使用频次较高的关键词为“构造解析”、“构造变形”、“数值模拟”、“低温热年代学”、“青藏高原”、“中亚造山带”等(图5)。在研究区域上,指示青藏高原及周缘和中亚造山带等地依然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点,这不仅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如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和新能源部署等)密切相关,也与国际前沿科学问题直接接轨(如大陆碰撞与增生造山机制等)。在研究方法上,该学科已从传统构造解析走向精细填图,从少数矿物、单一方法测年技术发展到各种矿物、多种同位素综合测试,从简单的构造物理模拟扩展到复杂的数值与物理模拟、岩石流变学实验相结合。在研究内容上,地球物理观测结果与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已被广泛应用于构造地质学研究之中,开启了以定量化手段研究大陆岩石圈复杂的变形历史和变形机制、板块构造和地幔柱构造主导的各种地球动力学过程、地球各圈层内部及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的新阶段。此外,大地构造与构造地质学在社会服务方面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增强。例如,新构造与活动构造方向的申请量具有较大比重体现了现今构造活动研究与调查在预防、预警地质灾害领域起到的重要作用,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023 年度地质学学科基金项目评审与成果分析(地质学课题)

图5 2023年地球科学部二处(地质学)项目申请中关键词热点

05. 2023年度“面青地”项目资助情况

2023年度“面青地”项目共计受理3595项,确定上会项目1166项,最终确定资助项目753项,资助经费总额30792万元,平均资助率为20.94%。具体资助情况如表2所列。

表2 2023年度地球科学部二处(地质学)“面青地”项目资助情况

2023 年度地质学学科基金项目评审与成果分析(地质学课题)

END

地球科学进展》是由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性刊物,主编傅伯杰院士。期刊多年被国家科技部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20年入选中国地学领域高质量科技分级目录T1区,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版》(CSCD)、EBSCO、美国化学文摘(CA)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发文领域涉及:天文学、测绘学、地球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水文科学和空间物理学)、大气科学(气象学)、地质学、地球化学、海洋学和地理学。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