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拼凑一篇论文?当「微课」遇上「家校互动」(怎么拼凑论文)
为了拼凑一篇论文,我首先选定了两个关键词:『微课』和『家校互动』。选择『微课』是因为我对微课比较感兴趣,并且还算有点设计制作经验;选择『家校互动』是为了课题研究。
首先,在写论文之前,我对微课的认识,核心观点可以总结为三条:
1、微课知识体系的模块化,学习时间的碎片化。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加剧了学习时间的碎片化,碎片化学习带来的问题是难以构建起完整的、庞大的知识体系。微课可以对知识体系进行模块化的拆分,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重新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以网络在线或本地播放的方式呈现。
因为学习者是对着屏幕观看的,所以在设计和制作微课时要想像:镜头连接着屏幕,讲授者是对着屏幕前的学生在讲课,讲授者和学习者之间隔着一块将两者完全隔离的屏幕。但是教师又必须要通过富有表达力的视频画面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穿透这块屏幕,向学习者传达相应的知识。
3、微课可以在多种场景下使用。
微课早期主要应用在翻转课堂,后来随着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性课程)的崛起,微课借助移动互联网成了在线学习场景下的主要形式。这次论文将微课的应用场景选择为『家校互动』,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课题,这个懂的人自然懂,当然另一方面『家校互动』本身也很重要。
其次,我想站在时代的角度,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方式方法的影响,来探讨为什么会出现微课,进而说明微课的特点。但是由于本人水平有限,篇幅有限,难以梳理出从传统的电化教育直到当前的互联网 教育条件下微课发展的准确脉络,只能描绘大致情况。
总之,这篇论文是我对微课认识和理解的一次总结、一次尝试,也希望对微课感兴趣的教育从业者有所帮助。以下为已经在期刊发表的原文:
浅谈微课在中小学家校互动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微课以知识体系的模块化满足了用户远程学习、碎片化学习的需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课”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在中小学家校互动系统中可以在家长网校、互动性家校活动、个性化指导等多个方面应用微课,促进家校共育。
关键词:微课 视频 互联网 家校互动
一、微课的产生
微课通常指微型视频课程, 视频是其主要载体,『微』是指时长较短,一般在10分钟以内;『课』是指课程,是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和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组合。
微课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微课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与互联网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人类利用物质作为资源从新石器时代走来;利用能量作为资源开始了蒸汽时代;20世纪后半叶,人类认识到除了物质和能量,信息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受技术发展的深刻影响,电化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以投影、录像、电视、计算机等为主要媒介,传递教育信息。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优秀的教学视频传递到教学资源薄弱的地方,给需要的教师或学生。但是传统的电化教育受媒介制作和传播技术的限制,大多数的教学视频以课堂实录和讲座等形式为主,制作手法单一,时间长,观看也不太方便,无法大量普及。
21世纪以来,计算机和网络快速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成为最重要的个人终端,为人们随时随地学习提供了物质基础。在现代快速生活节奏中人们的时间碎片化,平板电脑、手机成了人们在碎片化时间内学习的最重要的工具,微博、微信等“微”概念的App的成为全民级应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课程资源,以知识的模块化弥补了碎片化学习的不足,增强了个人知识体系的构建,满足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学习的需要。特别是随着MOOC课程的、在线学习的兴起,微课更是被大家所接受。
二、微课的特点及设计时的注意事项
微课得以发展和应用的最重要的基础是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微课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满足用户远程学习、碎片化学习的需要;微课最重要的设计方法是知识体系的模块化。总之在设计和制作微课时要把握围绕微课的这些特点。
1、微课的应用场景是网络在线、非实时的,和学生没有处于同一时间和地点,要面对镜头通过视频画面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在制作时要想像学生坐在电脑屏幕前观看视频,在这样场景下如何通过视频展现学习内容。
2、微课主要用于“解惑”,而非“授业”。微课不能像课堂教学那样与学生面对面的互动交流,特别是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无法满足情感目标的达成,不能代替课堂教学,只是课堂教学之外的有效补充。
3、微课要面对的对象是学生或者学习者,要时刻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不能自说自话。
4、对微课要表现的知识点,既要慎重选择,又要大胆探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只要符合微课教学的认知规律,都可以作为微课的表述内容。最常见的是一些比较小的几分钟就能讲清楚的知识点,比如热门的考点、教学的重点、难点等。
5、对于知识面较大的课题首先要对表达的知识进行拆解和提炼,按照一定逻辑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知识点的选择要细,使每个微课只讲一个知识点,并且几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使各知识点之间相对独立又有联系,这样各微课既能独立存在,又能组合成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体系的模块化。
6、虽然微课时长要按照知识内容的特点来确定,但是笔者以为微课要尽可能的短而精,简洁有力,最好控制在5分钟以内。对于可能达到10分钟左右的微课内容可按照知识模块化的方式拆分成两个微课。
7、因为微课的教师和学习者之间没有实时的交流,微课视频的画面和声音就是学习者接收的直接信息,因此表现形式要丰富,视频要精美、画面要富有吸引力;语言要精练,声音富有感染力。
8、视频制作手法要灵活多样。对于动画类视频可以将PPT转换成视频、对电脑屏幕录屏、使用flash等软件制作等方式;对于使用摄像工具拍摄的视频,可以教师真人出镜拍摄讲解演示或者像可汗学院一样一支笔一张纸进行讲解,用手机就能完成拍摄。总之不拘泥于某种单一形式,按照课题的特点结合多种制作方式灵活使用。
三、在中小学家校互动系统中的应用
中小学家校互动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主要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设备,解决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种教育模式之间、家长、学生和教师三大主体之间,在学生教育问题上得不到有效沟通的问题。这样的网络在线应用,完全符合微课的应用场景,可以在以下多个方面开展应用。
1、开设家长网校。以微课的形式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和指导,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软实力,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2、开展互动性的家校活动。由教师以微课的形式对家校活动进行指导,家长以视频或图片反馈活动结果,增强家校交流的有效性和趣味性,达到家校共育的目的。
3、对家庭作业、课后复习进行指导,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不足进行反馈。微课一般都是重要的知识点,没有多余的废话,微课温习时,能更有效地巩固、消化、吸收课堂知识。
4、课外知识的拓展学习。利用微课适当补充教学任务拓宽教学资源达到课内外知识的互补与平衡。教师可以自己制作微课,也可以用宽广的视野、精准的眼光在网上各类教育资源平台选择合适的微课推荐给学生。
5、个性化的教学指导。虽说“有教无类”,但是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总是参差不齐的,有些学生接受能力强,教科书的内容对他们而言过于简单;而有些学生接受能力偏弱,对于教科书上的学习内容也有点吃紧。根据这一现象,可以在家校互动系统中对微课学习资源时行分类,设置不同的等级,利用微课“因材施教”、区别对待。首先要兼顾大部分同学的需求,针对课堂教学,上传适合本班大部分同学的微课资源,保证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目标。其次可以对微课资源进行分类,为不同的学生指定不同的微课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相应的微课。再次可以上传更加有难度的微课资源,由学生和家长可以共同参与并选择适合自己的微课资源。
总之,微课在移动互联网的助力下已经得到广泛的发展,在中小学家校互动系统中应用微课可以拉近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距离,提高沟通的效果,建立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环境,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包新春.论微课的兴起与发展趋势[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7(8): 118-119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9-12.
[3]郑贺阳.浅谈微课程助力家校互动的策略[J].学周刊, 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