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挂名”乱象须花大力气整治(学术挂名乱象须花大力气整治)

□王红峰

近期,全国多所高校提出“彻底清理学术不端问题论文存量”。记者注意到,科技部办公厅此前已于4月27日印发“关于开展论文学术不端自查和挂名现象清理工作的通知”。 科技部办公厅表示,对自查清理发现存在问题的,科研人员要及时报告本单位并采取勘误、撤稿等补救措施。对符合《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第三十四条规定的从轻处理情节的可依规从轻处理;对隐瞒不报或虚假报告的,应按照《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第三十五条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公开通报。(6月12日 澎湃新闻

有媒体指出,科研不端行为以学术“挂名”现象为多。向学界大佬馈赠署名、由利益相关方交换署名、为亲属子女夹带署名,是当前学术论著署名中尽人皆知的典型问题,由此生出诸多乱象。譬如,学生做了实质性工作被要求不署名,而无关人员却能堂而皇之地署名;一个研究团队的成果发表后被发现有其他团队的署名,后者甚至包括资助方和非合作方;并列第一或通讯作者的数量超过3个,导致无法辨识到底哪些人做了实质性贡献等。又如某高校一篇论文署名多达13人,其中甚至有与论文所涉专业毫不沾边的行政人员。《中国青年报》也曾报道,中小学教科研(主要是课题)除了被人诟病已久的临时抱佛脚式“写”课题外,校长(书记)不动笔却成“第一作者”,也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当浏览期刊的时候,当评职称的时候,人们是多么希望自己成为第一作者。因为第一作者,代表在创新性科研成果中贡献最大。同时,所带来的连锁效应和效果也最多。而某些有权者没有具体研究,没有花费精力,因为有权,不动笔就可以在论文、著作、专利等成果上署名,甚至成为科研成果的“第一作者”,真是咄咄怪事。

近年来,科技部严肃查处了多起科研不端案件,主要涉及代写代投、数据和图片造假、不当署名、伪造通讯作者邮箱、买卖论文数据等行为。涉事人员受到记过处分、取消科技计划项目(专项、基金等)申报资格,取消博士学位申请资格、取消各类评奖评优及职务职称晋升申报资格、取消招收同等学力研究生资格等处罚。近期,科技部又开展了论文学术不端自查和“挂名”现象清理工作,并按照《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公开通报。这些有力举措对科研失信者不失为一记棒喝,有助于彻底清理学术不端问题论文存量,有效遏制增量风险。

论文、著作、专利等成果署名本应该按照对科研成果的贡献大小据实署名和排序,无实质学术贡献者不得“挂名”。而“学术挂名”是丑陋的潜规则,本质上是一种学术造假行为,它亵渎了学术尊严,破坏了人才公平竞争机制,严重败坏了科研风气。而领导干部凭借权力行学术“挂名”之实,更是冲击了社会的价值观,必须花大力气予以治理。建议各地各部门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巡查工作中,把领导干部学术“挂名”也作为重点巡查内容,对肆意把人家的研究成果占为己有、不劳而获者予以严肃处理。

当然,如何在学术界深入开展“破五唯”(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工作,改变当前单一僵化的职称评审制度、学术评价导向,代替以科学、合理、多元化的评审体系,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学术“挂名”乱象的土壤,也是当务之急。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返回顶部